|
以下是关于“河北秦皇岛:初夏时节插秧忙”的相关介绍: 插秧时间秦皇岛市的水稻插秧期一般在5月上旬到5月底。 主要插秧区域昌黎县:昌黎县的水稻栽种面积达4万亩,如刘台庄镇的万亩水稻田以及小滩东村等地,都是插秧的主要区域。在插秧时节,一台台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农民们抢抓农时进行插秧,田间一派繁忙景象。卢龙县:卢龙县的印庄镇榆林甸村等地,农户们正抢抓农时,有序开展水稻插秧作业。村民们沿袭着手工插秧、人工除草的传统劳作方式来保证插秧质量,同时也有合作社采用机械化插秧,翠绿的稻苗轻轻摇曳,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海港区:在海港区的王滩镇稻田区,田间地头机声隆隆,运苗车辆来往穿梭,到处是水稻插秧的繁忙景象。建坡水稻种植合作社育苗基地的秧苗,满足了周边八个村庄200余户、3700亩稻田栽种。青龙满族自治县:在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美丽田野中,插秧机穿梭而过,将一排排翠绿的秧苗种植到肥沃的土地里。当地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稻蟹共生、鱼稻共育等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插秧方式机械化插秧:秦皇岛多地广泛采用机械化插秧,如昌黎县、卢龙县的国飞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海港区等。插秧机在水田中来回穿梭,不仅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成本,还缩短了农时,提高了插秧效率。人工插秧:在卢龙县印庄镇榆林甸村,多年来村民们始终沿袭着手工插秧、人工除草的传统劳作方式,来保证插秧质量。 水稻种植优势与发展措施盐碱地改良种植:昌黎县依靠科学技术改良、农田基础设施完善等措施,对沿海地区的盐碱地进行全面改良,引进适合当地生长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将沿海地区的4万亩盐碱滩开发成水稻田,目前该县年产稻谷达3万余吨,为农民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科技助力:秦皇岛市农业局推广水稻大棚集中育秧和水稻机械化插秧配套技术,在北戴河新区和昌黎县进行试验示范,表现出秧苗质量好、育秧成本降低、插秧速度快、有效规避灾害性天气等优点。同时,当地还积极选派农技人员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确保粮食丰产。生态种养模式:卢龙县国飞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青龙河优质水资源优势,创新采用冷水灌溉技术,并全程施用有机肥料,为稻米品质提供了天然保障。还推行“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不仅实现了生物防虫,更丰富了农田生态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