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系统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民生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具体内容如下:把握民生建设方向: 满足人民新期待: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民生需求呈现多样化等特点,民生政策要在兜底保障基础上,更注重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把握新发展阶段特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资金“投资于人”,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特征,需优化社会政策体系,扩大“一老一小”普惠服务供给,健全社保体系,推动公共服务与人口分布相协调。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就业形态和公共服务数字化,要应用新技术,强化民生政策包容性,让不同群体共享数字红利。明确民生建设原则: 公平: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推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等社会保险制度,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均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支持面向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提供灵活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区域群体公共服务差距。 普惠:调动各方力量,扩大教育、医疗等基础民生服务供给,保障服务质量和可负担性,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群众。 可及:以社区为重点,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生活服务,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让各类群体共享更具包容性的民生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纾民之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精准落实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费政策,确保社保不断档、医疗有保障。 解民之忧: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缓解就医矛盾;加大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为青年和新市民融入城市解除后顾之忧。 化民之虑: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逐步提高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让更多孩子“上好学”。 暖民之心: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