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打开了就业新赛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众多新职业。例如低空经济的发展,促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等多个相关新职业,2025年5月还公布了“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这一新职业,并在消防员职业下增设“消防救援无人机操控员”工种。工业机器人领域也诞生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新职业。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668所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相关人才,这些新职业和专业为劳动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拓宽个体职业发展路径:新职业为个人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职业选择,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技能和特长,选择不同于传统职业的发展道路。比如,过去从事装修木工的彭林,转型成为一名主播,通过与村委会等合作,打造农村直播团队,实现了个人职业的成功转型,还为乡村发展贡献了力量。提升整体就业质量:官方披露的新职业薪酬数据显示,一批高技能新职业收入不菲。例如智联招聘2月统计数据显示,无人机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17678元,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平均月薪25786元。随着技术深入融合,新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只要发展路径清晰、制度保障跟上,新职业有望成为高质量就业的代表。吸纳特定就业群体:新职业的岗位进入门槛相对灵活、用工形态更加多元、职业路径富有弹性,尤其适合吸纳青年和灵活就业群体。从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从睡眠健康管理师到烧烤料理师等新职业和新工种,为青年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为灵活就业人员创造了广阔空间,成为改善就业结构的关键增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新职业与新产业相互促进,新职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壮大,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数字经济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庞大,电子信息制造、互联网等产业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同时数字领域就业数量占全社会就业总量比重已近1/3,预计“十五五”时期还将进一步提升,就业总人数将超过4亿人,占就业总量的一半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