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自2025年7月24日起施行。新规对商品房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了细化与完善,更大力度地守护了买房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如下:拓宽保护范围:以往规定中,通常只有案涉商品房是购房者的唯一房产时,才能排除强制执行。而此次新规将保护范围从“保护居住需要”拓宽为“保护居住生活需要”,放宽了对房屋类型、套数、性质的限制。例如,为改善生活居住环境购买的第二套房,或进城农村人员在老家有房但进城后又购买的房屋,只要是用于满足家庭居住生活需要,均可能排除强制执行。明确预告登记效力:我国法律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此次司法解释特别规定,买房人办理预告登记后,如果房屋因开发商债务被申请强制执行,可凭预告登记主张权利,从而排除强制执行,这有助于鼓励买房人积极办理房屋预告登记,防止出现“一房二卖”等情况。优先保护农民工相关债权:司法解释对涉及农民工工资的债权给予优先保护。若开发商欠债权人钱,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开发商房产,同时开发商又欠施工方建筑工程款(施工方主体多为农民工),此时农民工相关债权具有优先性,可以排除强制执行,更好地保护了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合并审理相关诉求:为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一揽子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司法解释明确可以将当事人的相关诉求合并审理。如买房人在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同时,要求确认房屋产权并办理过户手续,法院可一并审理,避免买房人来回奔波起诉。保障房款返还权利:若房屋不能交付且无实际交付可能,导致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商品房消费者请求在变价款中支持其价款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对于已解除购房合同的烂尾楼业主,如果执行法院冻结了开发商的预售资金监管账户,业主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请求排除相应购房款的强制执行,并申请法院发放,切实解决“退房难、退款更难”的问题。惩治虚假诉讼行为:针对个别被执行人为规避执行,与案外人恶意串通提起虚假执行异议之诉的情况,司法解释规定,法院应查明事实,驳回其诉讼请求,并视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维护正常的执行秩序和买房人的合法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