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大涨时私募基金净值却回撤约3%,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市场中性策略的局限性: 策略Alpha环境差:尽管市场整体指数大幅上涨,但市场内在波动性并未同步提升,资金集中流向少数风格与行业,全市场样本股票平均涨幅与中位数差距较大,量化策略可捕捉的Alpha机会较少。例如,2025年8月11日至15日,主要宽基指数大涨,但全市场样本股票平均涨幅2.0%,中位数仅0.36%,导致部分量化私募的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净值回撤。 风格Beta不利: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不同指数涨幅差异大,对以特定股指期货为对冲标的的市场中性策略构成挑战。如2025年8月,中证1000指数涨幅较大,而微盘股指数逆势下跌,若私募以中证1000股指期货为对冲标的,且其持仓风格与市场分化方向不一致,就会出现净值回撤。 基差贴水大幅度收敛:使用股指期货对冲的中性产品,若基差贴水在短期内大幅收敛,会直接导致产品净值额外回撤。比如2025年8月,中性产品对冲使用的中证10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IM2509)基差贴水在一周内收敛了1%以上,使得部分私募中性产品净值额外回撤了1%。投资策略与持仓结构问题: 行业集中度过高:若私募基金过度集中投资于某几个行业,而这些行业在市场大涨时出现回调,就会导致净值下跌。例如希瓦私募旗下某产品,因主要配置了美股半导体股票和中概电商龙头企业,在中概电商龙头股回撤一度超过40%,美股半导体龙头企业也出现回调时,产品净值大幅下降。 仓位调整失误:基于对市场的错误判断,私募基金可能会进行不当的仓位调整。如希瓦私募旗下产品在2024年12月上旬,基于对市场的乐观预期,平仓了股指空头仓位,并重仓配置中概股,在后续市场回调中,这一操作对组合贡献了负收益。市场交易异常影响:如2024年9月27日,上交所盘中出现系统故障,现货没法下单,期货价格涨幅突然远高于现货,基差在短期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很多市场中性产品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净值回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