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港区从以下几个方面带动了唐山市的发展:1. 打通能源通道,保障经济循环: 煤炭转运: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北方产煤多,南方用煤多。曹妃甸港区是“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每年约2亿吨煤炭通过这里转运南方,为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LNG保供:作为LNG进口和储备基地,曹妃甸港区承担着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应急调峰和保供任务。相关单位通过构建合作机制,协同联动,优先保障进口LNG船舶靠泊、接卸,2024年接卸进口LNG 623万吨、外输天然气88.2亿立方米。 优化服务:通过提升效率、优化服务,曹妃甸港区不断完善能源通道。例如,线上实时监控煤炭翻堆、卸装等流程,各工序衔接紧密,提高了堆场周转能力和下水速度;同时,新建、扩建多条铁路线,形成密集铁路集疏运网络,进一步打通了煤炭运输通道。2. 提升通航效率,便利外贸发展: 优化检查流程:曹妃甸海事局对国际航行船舶开展模块化检查,通过提前视频连线查证件、规范检查顺序等方式,将检查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约2.5小时。同时,海事、海关、边检等部门联合检查,提高了船舶靠泊效率,降低了船舶运营成本。 智慧港口建设:借助智慧平台,工作人员可实时掌握船舶及航线信息、泊位装卸进度等,及时发布进出港指令,今年以来,曹妃甸港区日均高效进出船舶110余艘。 设立服务中心:RCEP唐山企业服务中心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集中处理货物通关、外贸纠纷、跨境金融等事项,过去需要到多个部门办理的业务,现在可以在一个地方快速办理。此外,服务中心还开发了线上平台,方便企业查询我国与相关国家外贸协定中的进出口税率等信息。3. 实现陆海内外联动,促进东西双向互济: 建设内陆港:曹妃甸港区与多地合作建设内陆港,如多伦内陆港。通过将港区的服务功能前移,货物进入内陆港就能提前订船订舱,实行多式联运“一单制”,降低了物流成本,拓展了港口腹地和货源。以多伦内陆港为例,每年能为曹妃甸港区带来约300万吨运量。 拓展港口功能:内陆港还能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如在多伦内陆港就可以对进口煤炭进行混配,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内陆地区融入海洋经济。4. 推动港产融合,带动产业集聚: 发展临港工业:曹妃甸港区周边分布着多个园区,如以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钢铁电力园区,已成为我国北方综合性钢铁基地。此外,还有装备制造园区、化学工业园区等,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延长产业链条:依托首钢京唐公司的精品钢材,曹妃甸钢铁电力园区正建强钢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发展钢铁深加工、物流配送、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产业,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吸引相关产业:良好的港口条件和产业基础吸引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纷纷落户,如河北日上车轮有限公司在首钢京唐公司附近新建生产基地,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钢铁产业链的延长和补强。5. 推动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制度创新:曹妃甸片区作为河北自贸试验区的沿海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86项自主创新案例,其中18项获国家层面和相关专业机构认可,41项在河北省复制推广。这些创新案例涵盖了船舶检查、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搭建平台:曹妃甸片区全力搭建自由贸易新平台,如RCEP唐山企业服务中心等,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让贸易投资更加便利,进一步提升了曹妃甸港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资源向这里聚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