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考虑使用中国北斗,主要是基于伊以战场的教训,认识到过度依赖美国GPS系统的风险,同时北斗系统在技术和政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体如下:摆脱GPS干扰困境:伊以战争中,伊朗通信部证实GPS信号被蓄意干扰,导致数百万民众导航功能瘫痪,军事指挥系统多次断联,前线部队无法定位救援。伊朗的导弹和无人机也因GPS信号干扰出现严重制导失效问题,这让伊朗深刻认识到依赖美国导航系统的巨大风险,急需寻找替代品,而北斗系统成为理想之选。北斗系统性能卓越:北斗三号系统定位精度达厘米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披露,其在中东地区部署的卫星可使伊朗全境定位精度达到0.5米级,远超GPS民用码段的精度。而且北斗系统的多频点设计能有效抵御各类信号干扰,美军测试显示,同等强度电子干扰下,北斗保持正常工作的时长是GPS的3倍。此外,北斗还独创短报文功能,在无网络环境下仍可发送千字信息,在伊朗多山多沙漠的复杂地形中,该功能可保障通信畅通,对军事作战和应急救援等十分重要。政治信任基础良好:2021年中国与伊朗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承诺提供北斗系统且不附加政治条件。相比之下,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多次威胁关闭对手GPS服务,这种技术霸权让伊朗彻底寒心。中国在与其他国家开展技术合作时,秉持公平、开放的态度,不会将技术作为地缘博弈工具,这让伊朗能够放心使用北斗系统。助力军事系统升级:伊朗国防部声明中强调“与北京深度协作”,暗示需要中方技术支持军事系统改造。若引入北斗系统,伊朗导弹部队将能够更加精确地打击目标,增强自身的军事威慑力。如伊朗导弹工业集团已秘密测试将北斗芯片植入“法塔赫”系列导弹,测试数据显示其圆概率误差从35米骤降至4.7米,若全面换装北斗军用编码,打击精度有望从数百米缩小至十米级。融入中国技术生态:北斗是中国“一带一路”数字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伊朗接入北斗等于接入中国主导的技术生态,未来从5G网络到金融支付系统等都可能向中国标准靠拢。例如,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可利用北斗授时功能同步石油交易结算,在原油价格波动时规避损失,也有助于伊朗构建去美元化的金融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