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塞浦路斯—欧洲媒体论坛共商媒体合作新篇章
尼科西亚会场内,百余名媒体代表跨越山海齐聚一堂,寻求大变局时代下人类命运与共的传播之道。
中国—塞浦路斯—欧洲媒体论坛10月21日至23日在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大变局时代:人类命运与共,深化媒体交流合作,共塑中塞、中欧关系美好未来”。
来自中国、塞浦路斯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百余名代表就媒体合作、社会责任与人工智能赋能媒体等议题展开研讨。
论坛发布了共同宣言,为中塞、中欧媒体合作注入了新动能。
01 论坛背景:共同应对变乱交织的世界
在当今变乱交织的国际背景下,本次论坛的举办具有特殊意义。
2025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暨联合国成立80周年。
与此同时,2026年将迎来中塞建交55周年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5周年,塞浦路斯还将于明年上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这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赋予了本次论坛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塞浦路斯议长迪米特里乌在视频致辞中强调,新闻传播的方式直接影响国际合作的氛围。媒体在加强国家间关系、拉近人民距离、展示合作机遇、增进相互信任与理解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2 论坛内容:三大议题引领深度交流
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中,与会代表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媒体合作助力中塞、中欧关系发展” 议题聚焦于如何通过媒体交流促进双边关系。
中国驻塞浦路斯大使刘彦涛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中、塞、欧媒体共同讲好中塞友谊故事、中欧合作故事、世界和平发展故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国际责任” 议题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塞浦路斯邮报》首席执行官弗蕾达·扬尼察斯指出,中国政府在媒体支持方面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保证了媒体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塞中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媒体交流与合作。
“人工智能赋能媒体发展及监管” 成为论坛上的前沿话题。
与会代表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经验,如福州日报社代表在论坛上分享了中国福州媒体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探索与实践。
03 论坛成果:从共识到行动的媒体宣言
本次论坛取得了实质性成果,通过了《中国-塞浦路斯-欧洲媒体论坛宣言》。
宣言提出了具体行动方向: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推动内容共享、节目互换、平台和技术融合合作。
在社会责任方面,宣言强调要以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为先,致力于营造理性、稳定的舆论环境,防止信息碎片化、社会极化和舆论对立。
针对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宣言呼吁在推动技术应用的同时加强监管合作,确保技术发展服务于正确价值导向与公共福祉。
论坛期间还组织了媒体推介会、联合作品展、联合采访、走访采风等多项活动,有关媒体签署了合作文件。
04 未来展望:媒体合作的新起点
刘彦涛大使在闭幕晚宴上对与会代表提出三点期望:做论坛共识的传播者、后续合作的推动者、论坛精神的延续者。
他特别指出,“论坛有期,情谊无涯,合作无限”。
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需要双方媒体提供客观、公正的舆论支持。
而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也为媒体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丰富的素材。
论坛落幕之际,刘彦涛大使寄语与会嘉宾:“明日之约赓续新篇,继续携手推动共识落地,共绘合作新图景”。
《中国-塞浦路斯-欧洲媒体论坛宣言》已成为媒体合作的新起点。
它不仅是纸面上的文字,更是未来联合采访、内容共享、技术合作的行动路线图。
正如塞浦路斯议长迪米特里乌所言,媒体在加强国家间关系、拉近人民距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