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在四季度持续加仓科创板及港股成为机构调仓风向标的原因如下:
加仓科创板
政策支持与发展潜力
长期战略导向:科创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科技创新板块,承载着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对科创板企业的上市融资优惠、研发补贴等。例如,很多科创板企业在税收方面享受优惠政策,这有助于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和创新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兴产业聚集:科创板汇聚了众多新兴产业的企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这些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以生物医药企业为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科创板中的生物医药公司在研发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企业基本面改善
盈利增长:部分科创板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开始展现出良好的盈利状况。一些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从而带来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例如,某芯片设计企业在技术突破后,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领域,订单量大幅增加,盈利水平显著提高。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创板企业注重研发投入,许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逐步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比如一些人工智能企业开发的算法在工业自动化、金融风控等领域得到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新的收入增长点。
估值吸引力
相对估值优势:经过前期的市场调整,科创板的估值相比其他板块(如创业板中的部分高估值科技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一些优质科创板企业的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对于追求价值发现的基金来说,此时是一个较好的加仓时机。
成长预期与估值匹配:尽管科创板企业大多处于成长阶段,但随着其盈利的逐步释放,成长预期与当前估值的匹配度在提高。例如,对于一些预期未来几年营收和利润将保持高速增长的科创板企业,按照现金流折现等估值方法,当前的股价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加仓港股
估值洼地效应
低估值优势:港股市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资金流动、地缘政治等,整体估值相对较低。与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场相比,港股中的许多股票,尤其是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股票,具有明显的低估值特征。例如,一些大型香港本地银行股的市盈率远低于国际同行,这对于寻求低估资产的基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价值回归潜力: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香港市场环境的改善,港股存在较大的价值回归潜力。一旦市场情绪好转,这些被低估的股票价格有望上涨,为基金带来可观的收益。
市场结构优化与新经济股吸引力
新经济股崛起:近年来,香港股市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企业在港上市,包括互联网科技巨头、生物医药创新企业等。这些新经济股具有高成长、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例如,一些在港上市的内地互联网企业在电商、在线娱乐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其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中概股回归与二次上市:大量中概股选择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这进一步丰富了港股市场的优质标的资源。中概股回归为港股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基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例如,一些知名的互联网中概股回归后,在港股市场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其股票的流动性和估值都得到了提升。
内外环境改善
内地与香港联系加强:随着内地与香港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的不断深化,如沪深港通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内地资金流向港股更加便捷。这使得港股市场的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增强了港股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在不断推出措施改善本地营商环境,提升市场竞争力。
全球资金配置调整:从全球资金配置的角度来看,随着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港股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其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港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增加对港股的配置比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