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顶金冠饰是1972年出土于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的战国时期文物,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它被誉为“草原瑰宝”,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匈奴酋长金冠饰。以下是其详细介绍:整体造型:由鹰形冠饰、半球形冠顶和冠带组合而成。冠顶高7.1厘米、重192克,额圈直径16.5厘米、重1202克。冠顶站立着一只雄鹰,俯视万物,展翅欲飞。花瓣形的金冠上,四只狼追咬着四只羊,羊的前肢弯曲,后肢被狼紧紧咬住;底部的三条冠带的末端,分别浮雕着卧虎、卧羊、卧马,老虎与它的猎物正在紧张对峙,展现出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反映出匈奴人以狩猎为主的草原生活。工艺特点: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融铸造、锤揲、掐丝、錾刻、镂等先进技艺于一身。金冠饰的主体为黄金,雄鹰的头、颈由两块绿松石拼接而成,头、颈、尾之间由金丝连接,头颈可以左右摇动,当主人戴上金冠、策马飞驰时,雄鹰也会随之振动,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文化意义: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雄鹰是崇拜的对象,象征着勇猛和力量。这顶金冠饰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权力的象征,可能是匈奴单于的王冠,体现了匈奴人崇尚勇敢和能征善战的民族性格,也见证了汉匈文化交流,对研究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
|